晴丝千尺挽韶光,百舌无声燕子忙。
永日屋头槐影暗,微风扇里麦花香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初夏时节,天空中浮动的千尺游丝,仿佛要挽留住美好的春光。百舌鸟不再鸣叫,而燕子却依旧忙碌地穿梭飞舞。
漫长的夏日里,屋旁的槐树投下一片浓密的阴影,微风轻拂,送来麦花的阵阵清香。
注释
图片
晴丝:又叫游丝,是指虫类吐出的丝,常在空中飘扬,故称晴丝。
韶光:美好时光。
永日:长日,指夏天漫长的白昼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咏初夏诗。
在诗人笔下,浅夏是一卷轻盈的水墨,是一支清新的歌曲,是心灵的一泓泉水,于细微处藏着时光的私语,令人心旷神怡,无限向往。
“晴丝”“百舌”“燕子”“槐影”“扇子”“麦花”等意象准确勾勒出初夏的特点,巧妙含蓄表达了对于初夏的喜爱与惬意。
“晴丝千尺挽韶光”,一开篇便见巧思。那空中浮动的游丝(虫类吐的细丝),本是无形之物,却被诗人赋予“挽韶光”的执念——它似是春日最后的挽留,又像夏日将至的伏笔,在晴空中织就朦胧的网,将暮春与初夏的界限轻轻晕染。
这份对时光流转的敏感,恰似我们指尖掠过岁月的温柔触感。
“百舌无声燕子忙”,以声衬静,勾勒出季节的更迭。曾在春日里啼啭不休的百舌鸟悄然沉默,取而代之的是燕子穿梭的剪影。
它们忽高忽低,剪碎了宁静的日光,也剪来了夏日的生机。
诗人不写“燕语”而写“燕忙”,寥寥数字,便让初夏的“动”与春日的“闹”形成微妙对照,似能听见羽翼划破空气的轻响。
“永日屋头槐影暗,微风扇里麦花香”,画面从天空转至庭院与田野,从灵动归于静谧。
槐树的浓荫,在长日下铺成深绿的毯,为暑气平添了几分清凉;微风裹着麦花的甜香袭来,那是汗水浸润的土地最质朴的馈赠。
“暗”与“香”交织,视觉与嗅觉共鸣,让人仿佛置身于檐下,看光影在槐叶间跳跃,任麦香漫过衣襟,心也随之沉静下来。
范成大的初夏,没有盛唐的热烈,亦无晚唐的怅惘,而是以家常般的笔触,将时光的褶皱轻轻熨平。
这里有对春光的眷恋,却不沉溺;有对夏日的迎接,却不张扬。
就像檐角的风铃,在新旧交替的风里,摇出一片清浅的光阴——那是中国人独有的诗意哲学:于季节变换中看见岁月从容,于烟火日常里拾得人间清欢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